红胸朱雀

Carpodacus puniceus   Blyth
   

  87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据青海亚种)
雄性成鸟:额斑宽短,与眉纹均呈辉红色;腰玫瑰红色;上体余部、翼覆羽和尾羽均暗褐色,各羽羽缘褐色,但后部翼覆羽沾红;小翼羽、初级覆羽和飞羽暗褐,外翈微具红色羽缘;颊、耳羽、颏、喉和上胸,有时扩至下胸和腰部均红色,多数羽片中央白色,基部褐色;腹和胁褐色,具黑褐色纵纹;尾下覆羽褐色,具粉白色宽缘;翼下覆羽和腋羽淡灰褐,微沾红色。
雌性成鸟:上体从头到尾,包括翼上覆羽和两翅均暗褐色,各羽镶以黄褐色羽缘,唯腰部羽缘呈黄绿色;下体淡污黄褐色而具暗褐色,条纹,仅胸部稍为黄色。
幼鸟:体色似雌鸟而较暗,但腰羽不沾绿色。
虹膜褐色;嘴角褐色;腿和脚褐色,常沾肉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8) 52—75 188—220 19—21 114—125 88--102 25—30
♀♀(6) 51—75 195—210 18--19 111—117 88—100 24—30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雄鸟体形较大而壮美,由额到眼上及由颏到胸部均为深红色;腰部粉红色;下体具斑纹;雌鸟体形似雄鸟;体色无红色色彩;腰部黄绿色;上、下体均具浓重或宽阔的斑纹。

大小
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8) 52—75 188—220 19—21 114—125 88--102 25—30
♀♀(6) 51—75 195—210 18--19 111—117 88—100 24—30
;

生物学

生态 红胸朱雀为高山区鸟类,常在海拔3000—4600m处,如在四川峨眉山见于3000m,云南玉龙山见于4000m,青海见于4600m,在西藏见于珠穆朗玛峰更高部分,冬季迁移到低海拔地区。一般多生活在林线以上的裸岩灌丛和稀疏的小树林中,也到山谷荆棘丛中。成对或小群活动。食物以野生草子为主,也有花瓣和叶芽等,下雪时在石砾下觅食。
雄鸟一年中很少鸣啭,鸣声是一种短促的“twiddle—le-de”声;平时叫声是一种相当高的,像灰雀愉悦的“are-you-quite-ready”的哨音;在飞翔时,还发出一种像猫的刺耳的“m-a-a-a-u”声和似麻雀的吱喳声。

生境信息

生态 红胸朱雀为高山区鸟类,常在海拔3000—4600m处,如在四川峨眉山见于3000m,云南玉龙山见于4000m,青海见于4600m,在西藏见于珠穆朗玛峰更高部分,冬季迁移到低海拔地区。一般多生活在林线以上的裸岩灌丛和稀疏的小树林中,也到山谷荆棘丛中。成对或小群活动。食物以野生草子为主,也有花瓣和叶芽等,下雪时在石砾下觅食。
雄鸟一年中很少鸣啭,鸣声是一种短促的“twiddle—le-de”声;平时叫声是一种相当高的,像灰雀愉悦的“are-you-quite-ready”的哨音;在飞翔时,还发出一种像猫的刺耳的“m-a-a-a-u”声和似麻雀的吱喳声。

海拔范围

红胸朱雀为高山区鸟类,常在海拔3000—4600m处,如在四川峨眉山见于3000m,云南玉龙山见于4000m,青海见于4600m,在西藏见于珠穆朗玛峰更高部分,冬季迁移到低海拔地区。

国外分布
经济意义
经济用途
分类讨论

分类讨论 本种Vaurie(1959)分为5个亚种,除 humii 亚种外均分布于我国;郑作新(1976,1987)又增一亚种,所以世界原记录有6个亚种,其中5个见于我国。
我们对比分析了这5个种群的标本,发现采自青海祁连山东部、甘肃西北部及四川北部的longirostris亚种,体形最大,翅长8♂♂ 118.7(114—125)mm;体色最淡;额上红色带斑最宽。采自西藏南部和昌都西南部的puniceus亚种,体形最小,翅长109.51)(102—117)mm(Baker,1926);体色最暗;额上红色带斑较longirostris的为狭。采自新疆西部喀喇昆仑山北坡的kilianensis亚种,体形较大,翅长4♂♂120.5(119—122)mm(Vaurie,1959);体色较暗;额上红色带斑更狭,约为longirostris的一半。采自甘肃东南部、四川北部及西部的szetschuanus亚种,体形与longirostris很相近,翅长3♂♂118.6(115—122)mm;体色也极相似,只是稍暗;从分布区来看,与longirostris的亦很接近,所以我们赞同郑作新(1976)的观点,认为szetschuanus是longirostris的同物异名。采自四川西部贡嘎山、西南部木里及云南丽江的sikangensis亚种,体形较puniceus亚种稍大,翅长1♂为111mm,较longirostris为小;体色较puniceus为淡,较longirostris为暗;额上红色带斑的宽度虽有个体变异,但平均较puniceus宽,较longirostris窄,从这些性状来看,像是puniceus与longirostris的居间型,但从体形大小和体色来看更接近puniceus
亚种,故也赞同郑作新(1976)的观点,认为sikangensis是puniceus的同物异名。另外,从分布区来看,puniceus向西南,longirostris向西北,而四川贡嘎山、木里及云南丽江一带很可能是puniceus与longirostris二亚种的交汇区,这样,sikangensis是否为puniceus与longirostris的杂交种群,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。
亚种分化 本种计6个亚种,其中3个见于我国

检索表文本

现检索于下:
1.体形最小;体色最暗;翅长109.5(102—117)mm(Baker,1926)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指名亚种 C.p.puniceus(143)
体形较大;体色较淡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
2.额上红色带斑宽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青海亚种 C.p.longirostris(143)
额上红色带斑窄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疆西亚种 C.p.kilianensis(143)